智慧务农|高校毕业生破千万,摩擦性失业成热点,返乡种地或成趋势
2022-08-04近年来,国家为培养和挖掘人才,大力发展高等教育,造成高等教育人才剧增。
据教育部给出的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加起来达到了1076万人之多,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下两个历史:毕业生人数最高,毕业生人数增长最大。
数据显示,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,同比增加40万人;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,同比增加35万;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1076万人,同比增加167万人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的产生,我们渐渐熟悉了各种概念,“内卷”“躺平”“摆烂”“摩擦性失业”,一个又一个新鲜词汇成为了许多人所关注的热点,“大学生就业难”的问题成为了这几年全社会都在讨论的重点话题。
“有人没事干,有事没人干”、“事儿多的地方人少,人多的地方岗位少”成了当今就业的主要现状。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,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,竞争之激烈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懂。
于是,近些年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“某某大学生毕业返乡种田”、“大学生毕业回家养猪”、“大学生放弃高薪白领,回家种地创业”......
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,可能刚开始还有很多人觉得大学生毕业回家种地是社会太残酷了,是无奈的选择,是内卷时代被迫退出的最好说明。
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,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、乡村振兴、智慧乡村等决策的推行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返乡就业,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,相信未来大学生返乡务农创业将会是一个新的潮流和趋势。
之所以这么说,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未来的农业将大大区别于传统农业“脸朝黄土,背朝天”的劳作模式,智慧农业将为农业农村带来全新的机会。
随着乡村振兴、数字化建设浪潮的兴起,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成熟的科技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农业领域,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。
物联网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,将一切环境要素数据化、信息化,推动农业进一步向智慧农业、精准农业方向发展。
所谓农业物联网,就是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、管理等各个环节。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和系统软件平台构建在物联网的云端,从采集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到流通运输,到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信息。在此基础上,提供数据支持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。
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广泛使用以后,人力投入将大大减少,甚至可以远程操控,人都不用在农场。比如水产养殖,投喂需要大量人力,工作既繁琐又劳累。使用物联网技术以后,可以实现远程增氧、智能投喂、预警资讯等,管理更加轻松,收益还更高了。
农民通过互联网、手机终端登录“水产养殖监控管理系统”,随时随地了解池塘的溶氧量、温度、水质等数据。一旦含氧量不够,系统便会自动预警,只需点击“开启增氧器”,就可实现远程操控。
总之,物联网是现代农业的选择,它能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,还能通过信息网络,连接电子商务平台,把农产品的生产、加工、检测、流通、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,实现高效农业。
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应用场景:
“1,物联网摄像头:可以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环节,及时了解情况,也具有防盗和安全监控的功能。
“2,智能温室大棚:这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,智能温室大棚需要取暖、通风、光照等多个设备,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进行控制,根据棚内实时数据,自动调节温度、湿度、通风运行和二氧化碳浓度等,帮助农作物良好生长。
“3,智能灌溉系统:土壤中的温湿度传感器,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情况,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,可远程进行启动灌溉系统,节约人力资源,实现智能化灌溉。
“4,水肥一体机:常用于温室大棚和露天农业种植中,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肥力等情况,调控水肥比例,进行自动施肥,减少了水肥资源的浪费。
“5,气象监测:可以监测当地的气候数据,进行科学种植计划制定,避免恶虐天气带来的损失,同时也为系统运行提供了准确的环境数据。
“6,溯源跟踪:对农产品从播种、发芽、开花,到结果、加工、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数据库,实现产品的溯源跟踪,在提升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加大企业品牌效应。
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样式多变,在农业灌溉、智能供水、恒压灌溉、气象环境监测、农产品溯源等方面都能发挥其万物互联的特性,正在逐步串联起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,通过智能物联网技术,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浪费,实现精细计算和精准操作,实现智慧农业的腾飞。
这种新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不仅为农村农业发展迎来了新农机,也对未来农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,为众多想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。农业将不再是需要依靠苦力完成的劳动,而是依靠智慧创造的农业新版图。